總網頁瀏覽量

9/9/2011

You tube - learning to play piano - lesson #2

- scale  - 2 t1s3t1s (t= tone, s= semi-tone)
- flat and sharp    D flat= c Sharp
-  G major scale
**************
German alphabet


BBC learning German -  family

劉克襄 - Orinetal Daily - 13/08/2011

劉克襄的火車漫話

去年10月,台灣著名方物生態作家劉克襄,因捨不得有着「深藍色車箱、可把 頭手伸出車窗外」的古老「普快線」火車被迫退役,在報章撰文聲援,事件引起台灣民眾廣泛討論,最後台鐵局長親電劉克襄,決定在東部保留「普快線」。今時今 日到處是高鐵,講高速,慢如蝸牛的舊鐵路還有甚麼價值?劉氏兩年前出版的火車專著《11元的鐵道旅行》,記錄了其多年來利用鐵路「漫活」的觀察所得,經驗 放諸香港,甚有對照價值。

關鍵字

以慢代快 細味生活

劉克襄(台灣人稱劉老師)對火車的生活態度,可在其《11元的鐵道旅行》自序的首段看得出來:「台灣最慢的火車,最短區間的里程,最便 宜的旅次,票價是11元。」這種旅程最珍貴的地方就是「慢」,城巿人走得急,還要加速,舊日的事物紛紛在身邊擦過,還未來得及知道它們的好,已然消失, 「11路火車」是種生活態度,讓人可看清四周,平衡正常的生活軌。
為何不選單車或巴士呢?踩單車夠輕快,但用作旅遊代步會很累;觀光巴士太快了,不停站的話,跟景點的民眾沒有交流,令旅行變得乏 味,所以劉克襄最後說:「還是走路最好!」以火車站為中心,任雙腿閒散地帶領自己去不熟悉的鄉郊和巿場,他就是以這種「慢」且「漫」的態度去了解世界,包 括香港。

坐上火車 體驗浪漫

火車已經定好方向,坐上去,你很清楚自己會到哪裏,放心地把自己交託給火車,輕鬆地看風景,觀察窗外的種種,跟其他人交流。說 火車「浪漫」,沒多少人會有異議。有多少愛情故事在火車上發生?多少地久天長的畫面,選擇在一列快要離開月台的火車前拍攝?火車站的名字,是台灣車票一大 特色,乘搭過平溪線到十分車站的人,都會見過當地到處寫着「十分.幸福」的牌子,即使是台灣人,很多都相信有「幸福」這個站存在。
台南一段鐵路,有着「永康」、「保安」兩站,買一張硬紙皮打成的車票,轉個看法,兩個站名變成了「永保.安康」,一張才NT$15(約HK$4)的車票,就成為了旅客必搶的紀念品,收到的人不但感受到這份心意,也萌生出到這兩個車站看一看的念頭。

慢活慢行 細心觀察

「慢活」是近數年冒起極快的議題,懂得慢下來,代表你有生活態度。「慢」亦是教育的要素,劉克襄作為一個講者,經常會帶學生乘火車作體驗,到站後,轉以步行講課,走得太快,學生會失去興趣。
他舉例說,乘火車到花東,可以到菜巿場介紹麵包樹果,這是宜蘭至台東地區夏季獨有的水果,讓學生了解東西的文化差異。香港又如何呢?「香港可以介紹黃皮,夏天不但只有西瓜、荔枝,乘船到長洲,還可以見到不少老太太在路邊吃黃皮,這是學生慢慢觀察才能享受到的人文教育。」
劉克襄補充,其實港島的電車(他稱之為「叮叮車」,他以為電車是地鐵)也極有特色,只是乘電車也要緊張留意不要落錯站,未能完全符合「安心託身」這個要點。

台東火車精華《11元的鐵道旅行》

劉克襄第1本及唯一一本鐵道專著,集結了他過去數年乘火車的體驗,這種極短途的車程幾乎只集中在花東縱谷一帶,故可說是台灣東部火車的精華所在。劉老師預計明年會出版第2本火車著作,他也將於今年9月到香港城巿大學演講,敬請密切留意。
《11元的鐵道旅行》售NT$277(約HK$75,未計郵費)
網址:www.books.com.tw

火車帶動 沿線產業

劉克襄表示:「台灣有很多小鎮,因為有火車停站,小鎮之間才會有物流往來,其他人方會在意他們的存在。小鎮人口通常較多老年人,火車可以帶來年輕人的活動,同時造就其他產業。」

便當

在火車上當然要享受「火車便當」,而便當名品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及品牌收益,例如池上便當和福隆便當,還有台鐵千禧年出的鐵盒便當、泰安火車節的檜木便當等,皆引起一時風潮。這種味道,在嚴禁飲食的香港交通工具上不會出現,想起着實可惜。
池上便當用料十足且米粒飽滿,風靡港台日乘客。

觀光車

台鐵曾倣效日本的「青春18」專案,推出鼓勵巿民搭火車到全台旅行的「599」專案,可惜回響不大,反觀「青春18」得到日本民間支持,不少人於假期乘火車探索鄉郊,間接推動地方產業。香港的九巴也有宣傳到郊野公園的巴士路線,但除了掛海報外,似乎沒有更具體的計劃。

香港的「11元漫遊」

劉克襄的「11元旅程」焦點不在便宜,而是火車旅程短途、站站停、夠慢的特性,以漫遊了解每個地方的故事。劉老師到過香港多 次,到大嶼山寶蓮寺時,搭巴士時不熟路,深怕落錯車,所以,最好的「11元旅程」是坐渡輪。到坪洲或長洲行街巿,約30分鐘至1個小時的船程,鬧巿跟離島 上截然不同的步伐,令他印象深刻,覺得是台灣所沒有的風味。

長洲

最富人文特色,只是數十分鐘的船程便可見識另類風景,如在路邊吃黃皮的婆婆和太平清醮活動。

中環

劉老師最欣賞的地方。從南丫島乘船回來,察覺閒適和急速的步伐對比強烈,定期舉辦的有機巿集亦覺熱鬧。
撰文:李潤林 鳴謝:台灣好基金會

非常人:現代深山野人區紀復 - 萍果日报


非常人:現代深山野人區紀復 屎尿靈修
20110821
區紀復是著名野人,當全世界都以「搵食」為藉口,做着污染環境的工作,他背棄了半生的化學專業, 88年在台灣花蓮築起「鹽寮淨土」,過着簡樸得驚人的生活,同時開放淨土讓人共同體驗。他的簡樸生活體驗營傳聞即將在港找到永久營地,一對野人夫妻現身眼前,究問何方神聖?

記者、攝影:馮敏兒
矯枉過正有心人
區紀復是「野人」,他堅持極簡樸生活,劈柴燒灶、在溪流天體浴、不用自來水、沒電視、電腦、冷氣, 30年沒買過新衫,茹素 20多年,更往市場撿菜頭菜尾「菜屎忽」、野外拉屎、唔用廁紙,甚至在晨早喝下自己的一杯尿……
現 年 70歲的區紀復是港澳台三位一體的人,澳門出生,後隨家人居港, 60年獨往台灣念化工,再留學瑞士 8年,研究高分子化學,即是研究塑膠、人造纖維,現今很多有污染問題的產品,都屬於這範疇。之後他在工商巨人王永慶的台塑集團任職化學工程師,但他發現工 廠排的氣是臭的,流出來的水是黑的,丟的廢料是毒。他覺得違背良心,撒手不幹,時年 42歲。辭職後他跑到非洲看垃圾,在歐洲看回收,一頓 5年,力挽他的人生不至於「糊裏糊塗,掉落一地憾事!」 88年在台灣花蓮創立「鹽寮淨土」, 23年過去,台灣幾乎無人不識「區大哥」。
你是浪 人?「我不是流浪,我是自由人。」你是自然主義者?「唔用主義呢,我是自然者。」區紀復承認自己的行為是「矯枉過正」,為的是要把已經過份傾斜的現代工商 科技消費社會取得平衡。他指「鹽」有防腐作用,能發揮調節社會的作用。「這個世界有很多環境污染,其實是社會行為和心態污染了人心,再由人心污染出來的, 所以最重要還是人的心,生活體驗營希望變改人心,有過這樣的體驗過後,很多問題如憂鬱症就會自然消失,但鹽寮不是為人治病的。」

叛出化工廠 不再化學

區紀復對手中的膠水杯不離不棄。
你背叛了自己的學科?「我不行這條路,但不會反對化學,很多化學觀念對人類有幫助,但通常都 是從經濟利益出發,人利用它時不清醒,不知好壞,後來就太遲了!我還有這個知識,但不會再用這種知識來謀生。人時常要反省,對自己、對世界的將來是否正 確,當你發覺目前所做不對,就要停止,但工廠不是我的,我改變不了,就用另一途徑,而且是更徹底而根本的改變。」
他拒絕提起化學,因為對他已經不 再重要,更強調我們要追問自己的人生目的是甚麼?那他的呢?「最基本是快樂、自由和心安,抽象一點叫幸福,那些東西不需太多物質,這是我的經驗,很窮、沒 知識的人一樣可以得到,反而擁有很多錢,很多知識的人,卻不一定得到,那超越了知識的規限。我不會用知識來解說甚麼是循環再用、環保,我只會問:為甚麼好 好的一種東西,你用一次就拋棄它?你的行為會否對自己或別人的生活構成妨礙?」
區紀復反浪費、反污染,進而反消費、反工商,有商家視你為敵人嗎? 「在台灣以我的態度,不會令他們覺得我們是敵人,我們不用抗爭來解決問題,而是用溫柔的方法,我們的性格不同,但有時為了刺激人們的思想,有需要示威,我 會支持他們,但不用暴力。我也有探訪過香港的菜園村和馬屎埔。」
不用金錢解決問題
區紀復與黃秀娟兩夫妻的簡樸生活和探訪各地宗教靈修團的遊記。各售$70-$80
區紀復是天主教徒,但除了幾本與妻子遊歷各地靈修團體的遊記外,絕少提及他的宗教,「因為我 不會讓那些東西造成距離。」但其實他的一套亦稱「自然修行」或「生態靈修」。「我對修行的解釋是,在生活中把行為改變已是一種修行,做得唔好,修正自己的 行為,例如不要隨便拋棄膠袋,不是進入修道院才是修行,普通人在生活中食得乾淨,坐得端正也是修行。我的生活言行一致,就算唔講阿彌陀佛、上帝天主、但也 一樣可以實踐,那就超越了宗教,不需要用這些包裝,而是拿出實質讓人看到。」
區紀復這個野人其實非常理性,他的鹽寮生活方式,全都是針對現代社會 所產生的後遺症,經反省而構思出來的。「我不是抗拒文化,我要把它清淨化,幫人走向美善的新文化,使它的破壞減到最低。」他非常節儉,就是他回港探望家人 的幾個月也只用了數百元。「當我需要用錢來解決問題時,第一個觀念是可否唔用錢來解決呢?少少錢又可以嗎?例如用最少的電器,到市場拾菜屎忽,用頭腦去解 決問題,不為錢盲忙。擁有越少,自由越多,放棄越多越富有。」他笑說,現時的積蓄比在職時還要多。
拉屎唔用廁紙 用手指
「屎落黃龍現,尿出清水流」是區紀復的著名打油詩,也可看出他的終極修行有多驚人!
區 紀復已經二十多年沒用過廁紙,而是用手指抹屎,他說:「只要準備一小杯水,就可以洗得乾乾淨淨,方法是弄濕左手無名指或中指,然後輕抹肛門,一邊抹一邊用 水清潔屎迹,冲洗兩三次就乾淨,再用濕指前後左右擦拭肛門,進一步還可以深入肛門徹底清理,按摩一番。每次動作後都用水冲洗手指,多搓揉冲洗幾次就乾 淨……」這種修行很多都市女士都受不了,但也有「修士」頓悟人生,不過據自然學校的老師說,區紀復最後也沒有堅持要入營人士不用廁紙呢!
不過最令 記者動容的還是「晨早飲尿」,他認為身體有自療和淨化的能力,所以他不吃藥、不打針、不看醫生。鹽寮初建時他初遇上「尿療法」,這位前化學專家認為合理可 信,他初嘗的第一杯早尿:「熱騰騰,像青草茶,又像熱啤酒,淡淡的只有一點鹹苦味,不臭不臊,因為我已開始清淡素食。早晨第一泡尿經過一夜濃縮最有效,剛 出爐、未變質。我喝了三天,十多日來的咳嗽竟就消失了。我相信尿是人體內的東西,是血液經腎臟過濾後的液體,是血液的一部份,是身體沒能完全吸收的東西, 仍含有很多有用的物質,特別是阿摩尼亞、酵素、荷爾蒙、維生素、蛋白質和很多微量物質,更重要是身體針對某些疾病而生產的抗體,都是好東西,不是廢物。現 在台灣已有二三十萬人用尿療法。而飲尿還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明顯方法,茹素、不煙不酒者的尿,清淡可口,甚至還有晚上吃過的水果的清香……
簡樸生活營
他的簡樸生活體驗營已引入香港多年,由志願團體籌辦,例如自然協會剛在 7月搞過。他的體驗營沒有環保絕技,神奇知識,僅僅回歸原始的野人生活,但那些不適應現代社會的人,感到生活壓力太大,極度憂鬱的人入營後卻「得救了」, 「我的體驗營每時每刻都要反省,例如你食甚麼好呢?如何煮?如何食?誰先誰後?統統都可反省,但有些人不會反省,只跟着別人走,我希望人們用這個心去參 加,不只為好玩或想學到甚麼,而是一個機會,讓自己在生活中靜心思考這些行為。」
生活營目前在香港未有固定地方,曾借用大嶼山的神學院、聖母神樂 院等,正等待西貢海島鹽田梓的居民借出地方作永久會址,他說那是一個沒人住的廢村,原住民都搬到西貢了,祖屋和多間教堂大都空置,因為他堅持不用錢來租地 方。因為志同道合, 07年創辦於屯門的小學鄉師自然學校,區紀復也是校董之一。大家可通過同址的自然協會打探「入營」的最新消息。


《愈少愈自由》是區紀復「擁有越少自由越多」的方法精華,拉屎、飲尿都有記載。

消耗了淘盡了 (蔣芸) - 萍果


2011年09月06日       
「時間不是金錢是生命。」畢明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在她的專欄中一 再提醒。而我也一向相信生命中每一個時刻,錯過就是錯過了,永遠無法追回。我們常說要珍惜,要重視,像看待生命一樣的去看待人生中所能有的有限年光。在營 營役役的有聊無聊的現實生活中,用不用得其所要看你自己如何去判斷,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,何者為輕何者才是重,心中有一把秤。
有位小妹妹,今年暑 假後下了決心從教書生涯中辭職,還不到退休年齡,離開校門至今只打過一份工,教師做了二十多年,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決絕?我並不知道,只是一向聽她說起自己 的人生;教書、備課、改卷、開會,多少年來如是,有時還有人事的鬥爭,有背後的冷箭最是難頂。一些年少時的熱情都在這裏消磨殆盡了,每天固定的生活路綫, 卻是很久不曾按時按候吃三餐,很久不曾主動約友人聚會,許久沒有任性的無所事事只是風花雪月一番,很久沒有煲電話粥,沒有消夜吹水,沒有八卦下午茶,電郵 短訊來往用字簡潔到如打電報,浪漫瀟灑不起來了。
美好的歲月,清閒的時光,有事無事都相見,人際往來殷且勤,遠事近況都相知,現在還有這等溫暖密切的情誼嗎?我們在應該創造美好的回憶的當下,反而消耗了太多美好回憶。
為這位提前退休的老師打打氣,今後她是自己生活的主人,再也不必計較安排勞苦心,只要隨性之所至一切順遂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,一條新的路在她眼前展開,滿園的春色等着她盡情欣賞。學界以外的世界也很大。 2011年09月06日

南瓜

2011年09月05日

 
2011年09月05日
昨天吃完了南瓜,扔了可惜。准备在上面铺上 泥, 看看以后的发展。

新苗


2011年09月05日

某次吃完了瓜,也 忘了是什么瓜,忽然发现长出那 么多苗来了,看着也挺开心。

4SEPT2011 乌蛟腾 - 三桠 -新娘潭


 
乌蛟腾》九担租》三桠涌》三桠村》下苗田》上苗田》 新娘潭
10:00 出发,15:00 完 成, 共 走 了 10 公 里。



4SEPT2011 <wbr>乌蛟腾 - 三桠 -

4SEPT2011 <wbr>乌蛟腾 - 三桠 -

沿途一大片荒地上满是这种 紫色的小花, 但手头资料又找不到它的名字。



4SEPT2011 <wbr>乌蛟腾 - 三桠 -

这里 很容易 看到的红色石头。
4SEPT2011 <wbr>乌蛟腾 - 三桠 -
名字待查

31\7\2011 新娘潭至鹿頸


 


31\7\2011 <wbr>新娘潭至鹿頸  
到大埔墟坐275R到 新娘潭總站,此段名為橫七古道。早上十時出發,十二時多到尤德亭。此處近可望南涌及鹿頸,遠可見梧桐山。第一次見,這可是我媽從湖南到香港爬過的山?午餐 只吃了一個包及一包維他奶,水也只是一小瓶。最蠢是帶了車厘子,弄扁了一堆。草帽加大毛巾,效果不錯。但沒有樹的地方,還是需要傘,最佳保護。大休後下 山,至鹿頸,坐小巴返粉嶺。早段上山吃力,帶去的十多粒蔘糖發揮了作用。若自由行,下次從鹿頸行去新娘潭,可免上山之苦。(275R 只在星期日行走)

0\7\2011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--上窑郊遊徑



乘旅遊車去,坐 94R返。從北潭涌出發,經上窑民俗文物館。沿郊遊徑走,至西貢萬宜路。起程部份要上山,頗吃力。想用傘,有點猶疑。後來想想,不用的話會出事。於是豁出去。這把年紀還介意別人的看法,我不是白活了。

元朗河背村19 June 2011

第二次當義工。坐西鐵到塱屏下車,自製簡圖上標著安康路及安寧路。。從E出口轉右。選擇錯誤,去了安寧路。 問了一次路, 終於到了泰衡街。Bingo 了碗米線,坐上71號小巴,向目的地出發。沿途看見很多熟識的名字:八鄉,錦上路。以前只在報上看過,現在親其境,感覺又不一樣。到了總站,不見郊野公園,原來還要走一段斜路。上山比較吃力,走十步,要停一下。一路不少越野單車在身旁飄移。到達目的地,任務是數一下有多少單車使用這越野單車徑。據說這裏秋天有紅葉看,暫且記下,秋天再來。回程坐小巴到錦上路西鐵站,車費便宜了11元。---- 八鄉究竟是那八鄉呢?
 

6/6/2011 大潭郊野公園


踏出義工的第一步---  到大潭郊野公園派傳單。傳單要狗主負責任,好好看管他們的狗狗。遊人不多,且大部份不是狗主。在酷熱天氣警告下,上午走了二個小時,下午走了二個小時。上山部份有點困難,走十步,要休息一下。沒有中暑,全靠一把傘。